【10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當代中國紀錄片系列:與導演面對面-《食為天》放映及映後談
放映活動現場,映後導演商明正以視像會議和觀眾進行交流,觀眾亦把握是次寶貴的機會踴躍向導演提問和分享他們的觀後感。
【10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 焦點影人系列﹕顧桃導演】
視頻花絮﹕https://goo.gl/zpB6J3
《犴達罕》放映及紀錄片工作坊
10月23日至25日,我們和「文藝復興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聯合呈獻了兩套顧桃導演的紀錄片。第一場活動為「鄂溫克三部曲」的第一部曲——《犴達罕》的放映及紀錄片工作坊,並有幸邀得文藝復興青年理事及導演曾慶宏先生作主持,和顧桃導演談其創作的態度、方式及情感。
香港中文大學放映場次,左圖為映後談主持熊景明女士(右一)、嘉賓顧桃導演(左一)和香港樂施會中國部總幹事廖洪濤先生 (中間)。除了嘉賓間精彩的對談,觀眾亦提出了不少有趣的問題。
《雨果的假期》第二場:放映及映後談
香港城市大學放映場次,吸引了眾多學生觀眾出席。映後談有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魏時煜博士(左圖左)和顧桃導演(左圖右)。有學生映後更意猶未盡,繼續與導演作深入討論。
【10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 焦點影人系列: 張贊波導演】
視頻花絮﹕https://goo.gl/yXEVPE
香港中文大學放映場次,有近一百位觀眾慕名而來,現場幾乎座無虛席。
|
除了學生外,亦有不少公眾人士,大家均全神貫注地聆聽導演分享高速發展背後的中國現況。
|
左為張贊波導演,右為映後談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李鐵成博士。
|
《戀曲》放映及研討會
香港大學放映現場,主持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何式凝博士(左圖中),嘉賓張贊波導演(左圖左)和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發起人曾金燕(左圖右)的討論可以說是精彩絕倫,亦帶動觀眾積極發表他們對戀愛、婚姻和兩性關係的看法。
張贊波導演作品巡展最後一場,映後以「張贊波與張贊——魔幻現實中的創作觀念、手法和情感」為題舉辦了約兩小時的工作坊,期間導演更談及他個人對紀錄片的想法和原則。觀眾也作出回應,感謝導演為「無聲者」發聲,揭示「偉大工程」背後的代價,和「中國大陸今天層層推展的權力以至社會層出不窮的貪腐情況」。
【10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課程】
擋風遮雨紀錄片節-《子非魚》放映及映後談
雖然《子非魚》已是三年前的作品,但每次放映完畢後均會引起各層面的觀眾間熱烈的討論。
|
感謝黃肇邦導演(中)到場和同學交流分享。
|
【11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電影文化中心】
《少年*小趙》紀錄片探討的「愛國」議題和香港息息相關,吸引逾50名公眾人士到場欣嘗影片。映後導演杜海濱透過Skype與觀眾互動交流,觀眾反應熱烈,對影片在內地的回響特別感興趣。
【12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 x 活現香港】
《彼岸浮生》Tongzhi in love 放映分享及香港性小眾導賞團
放映會前,我們與和本地文化旅遊機構「活現香港」合作,進行了一小時的「香港性小眾之旅導賞團」,由導遊戚本乙(左)帶領參加者走訪香港性小眾在中環的聚腳點,藉此了解他們的文化。
映後談嘉賓﹕(左起)香港性小眾導賞團導遊及香港申辦同志運動會組織聯席主席戚本乙,導演楊紫燁和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何家珩博士。
|
觀眾和嘉賓就《彼岸浮生》紀錄片的內容、中港台三地的同志現況及遠景、同性婚姻、平權、教育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