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oney智富_新浪網創辦人橫掃金馬獎2009-12-05

[ 更新时间:2009-12-05 ]
新浪網創辦人橫掃金馬獎
 
iMoney智富 B008-015 | 封面故事
 
 
他的眼神很銳利,一副粗邊眼鏡背後,總是緊盯時代浪潮的最新動向。
 
十多年前,年僅20多歲的他,便已看見中文網站的潛力,創辦全球最大華人網站之一新浪網。
 
如今,他要再用一個十年,在別人視為荒土、甚至票房毒藥的紀錄片世界開疆闢土,讓小眾力量得以抬頭。
 
因為這對慧眼,一個香港紀錄片奇才得以誕生。
 
講述音樂天才黃家正的港產紀錄片《音樂人生》,上周六在台灣金馬獎大放異采,一口氣奪得三個獎項,打破該獎有史以來獲獎最多的紀錄片記錄,向來被忽視的紀錄片頓時叫人刮目相看。
 
當初決定開拍、出錢出力支持這齣小本紀錄片誕生的,正是這個創辦新浪網,卻甘願捨棄高薪厚職的CNEX基金會CEO蔣顯斌,一個被喻為「比時間走得更快」的追夢者。
 
在台灣台北縣政大樓大禮堂的金馬獎頒獎台上,港產導演張經緯捧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座,顫動嘴唇,強忍激動說出謝辭︰「感謝我的一位老師許鞍華導演,當然還要感謝黃家正、他的家人和他的學校,以及香港學校音樂節協助我拍這部電影,最後還要感謝CNEX的阿Ben。」他口中的阿Ben,正是蔣顯斌。
 
來自台灣的蔣顯斌,是華人中文網站之一新浪網(Sina)的創辦人之一。本身讀工程的他,九十年代初在美國史丹福讀書,與學兄開設網站,當時中文互聯網還未普及,他們成為華人網站的先行者,無心插柳闖出一番大事業,結果30歲未夠,身家已經過億。
 
在網絡世界奮鬥了10多年,2007年6月蔣顯斌卻辭去新浪副執行長兼總經理之位,雖仍手握不少新浪股份,但只擔任資深顧問,抽身而退,改行投身製作紀錄片。
 
紀錄片一向被視為「票房毒藥」,不容易登上院,但講述港產音樂天才黃家正探索人生的紀錄片《音樂人生》,不但今年7月成功擠進香港主流戲院放映,電影更愈放愈賣座,雖然上映戲院數目不多,但總場次已超過100場,映期長達半年之久,票房逾60萬元。
 
在香港創下票房奇,在台灣也贏盡風頭。上周日《音樂人生》一口氣奪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音效及最佳剪接三個獎項,撼低同獲提名的劇情片《不能沒有你》、《陽陽》等對手,對於一直位處邊緣的紀錄片,尤其這齣成本只有9萬元的小本製作,可謂取得傳奇式的勝利。
 
斥資拍攝這齣《音樂人生》的,正是台灣華人記錄片基金會CNEX,一個3年前由蔣顯斌創辦的非牟利機構。
 
毅然離開如日方中的網絡事業,轉投荒蕪又小眾的紀錄片世界,蔣顯斌好像很很天真,但這個充滿遠見和敢於創新的創業家,相信透過CNEX,可以「See next」,甚至改變「Chinese Next」。《音樂人生》的成功,證明他所想所求並非不可能。
 
這位蓄鬍子、年屆四十的時代潮人,這天沒帶背包、只拿一枝水,兩袖清風的來接受訪問,手上甚麼都沒有,腦袋卻滿是點子。在他那副粗邊眼鏡背後,我們除了看到一雙閃爍眼睛,還有他眼中緊盯的新時代、新機遇。
 
右腦世界?視覺年代
離開網絡事業,投身又投資紀錄片,蔣顯斌以行動說明,網絡已不能滿足他未來的憧憬。「網絡的工具性很強,是給左腦用,但現在人要有右腦的東西。」
 
在網絡世界打滾逾10年之久,他認識到網絡本身的優點——速度,也變成它的限制——欠耐性。「網絡集中在此時此刻所發生的事,對搜尋資料很有幫忙,但如果想觀察比較長期的事情,或從歷史深層次認識事情,網絡比較難。」
 
他分析,網絡的強項,是讓人透過資訊理解事物,這是左腦功能;但如何理解這世界,尋找甚麼資訊,這卻是關於個人興趣、想像力的一回事,這是右腦功能,網絡並不能開啟人的同理心或共鳴感。
 
他眼見講述氣候變化的《絕望真相》放映後,引發全球觀眾的共鳴,他相信,一齣好的紀錄片就有這種社會功能,威力遠遠超越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戈爾(Al Gore)的一場演講,可以開觀眾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興趣。
 
「下一個世代,是一個視覺的年代。」蔣顯斌說,人對世界的好奇和問題,單靠網絡資訊已不能滿足,正正因這種網絡時代的不足,開拓了對紀錄片的需求和空間。「下一代人將愈來愈多透過網絡來認識世界,閱讀能力或許會下降,但視覺感官卻加強。在一個視覺的年代,知識分子需要的是甚麼?視覺+知識,我認為,就是紀錄片。」
 
小眾抬頭?長尾理論
在電影業日漸萎縮的年代,蔣顯斌一頭栽進小眾紀錄片,外人看來是丟錢落鹹水海,他看的卻是相反。「社會上所謂的主流和另類,界愈來愈模糊了。以往我們談起主流,感覺很正面,但今時今日的主流某程度代表悶蛋、老套;反而另類代表了新希望、力量,是解決主流問題的路向。」
 
他以他最熟悉的新浪網為例,網站向來最多人看的是名人新聞,但近年新浪Blog的總瀏覽量,已經超越了名人新聞資訊,現時網站內容大約20%來自名人,80%來自是個人博客。「這正是所謂的長尾理論,當每個人上網也能找到自己所屬的小眾,然後形成一個非常大的價值,便可以建立一個市場規模。」
 
企業界向來奉80/20法則為鐵律,認為80%的業績來自20%最好賣的產品,但長尾理論中,認為把分散在尾巴後面的八成非主流產品結合起來,其市場規模絕不下於暢銷的兩成產品。舉例來說,Google的主要利潤不是來自大企業廣告,而是小公司廣告,只要把冷門商品的市場規模加起來,仍能得到可觀利潤。
 
「網絡的Ownership很分散,很難整理,很抽象,如何有辦法從中形成一個市場規模,既走共享的模式,同時又能形成一個聚焦點,現在每個人也想這些問題。」蔣顯斌認為,新時代是屬於主流以外的單元個體,這也是他為何暫別網絡世界,成立一個記錄片基金會,試圖建立一個平台,把向來處於邊緣的紀錄片加以聚集。
 
華人崛起?攻軟力量
隨中國經濟起飛,蔣顯斌認為這是華人崛起的時代。但華人崛起除了由社會發展硬件帶動,他隱約覺得,還有更多時代需要。「華人崛起的過程,這個十年是蠻關鍵的,大家多了很多硬件,但我覺得有一個Softpower(軟力量)的部分,華人要經歷一個非實體的Major Upgrade(提升),這是甚麼我不知,但我正在尋找。」
 
紀錄片正是他所採用的方式,希望以影像記錄華人社會變化和進程,為華人新世代注入力量。CNEX的目標,正是用10年時間,拍攝100套紀錄片,每年以一個主題,去呈現華人崛起過程的跌宕更替。「也許是好奇心促使,現在大家愈來愈多講本土的事情,到底中國人接下去會變成怎個模樣,紀錄片幫助社會反思,一方面記錄發生的事情,同時也在改變將來發生的事。」
 
在美國長大的蔣顯斌說,在美國、英國、加拿大、歐洲等成熟的市場,紀錄片是很輕鬆平常一回事,但在中港台要看一齣紀錄片,不容易找到。相對西方社會而言,紀錄片在華人社會沒有它應有的位置。「我覺得華人有紀錄片市場的,只是一直沒有產業化。」
 
他相信,華人崛起的題目不但海外感興趣,就算中港台三地之間也希望互相了解。「這些紀錄片是華人社會的影像資料庫,透過這些紀錄片,希望讓這一代及下一代的華人理解當代課題的各種面貌,然後反思、回答、改進;十年下來,就有100個當代華人的題庫。」
 
投資做實事比金錢重要
CNEX已運作第三年,蔣顯斌坦言現時仍未收支平衡,但有豐富創業經驗的他,看得很長遠。「即使商業公司,Breakeven也不會那麼短暫時間,我們做的東西很有質素,又有教育性,相信是可以吸引市場的。」
 
他說,現時基金會每年製作和參加影展的開支費用,八成靠募捐,兩成靠賣DVD等收入,若10年後來自紀錄片的收入能支至少一半開支,成績已算不錯。
 
手上的新浪股票,其實已足夠讓蔣顯斌打跛腳退休,他淡然一笑說︰「當然我有條件退休,但沒這意願。」他急急再補一句︰「不要寫成我很有錢,我住在Budget Hotel,生活仍是很簡單。」他現在每年仍要自掏荷包投錢入基金會,又四出奔走向有心人募捐,他所做的事,外人不明所以,或會覺得他自討苦吃,但對這個追夢者而言,財富是副產品,做實事才是人生最好投資︰「要做一些自己不會後悔的事,要做到做對,財富只是副產品,幫助你把它做得更好。」
 
----------------------------------
科網奇妙旅程 由飯盒網開始
在台灣出生在名門望族,外公是已故的前總統府資政蔣彥士,蔣顯斌卻從沒想過自己會創業搞生意。「我去美國時,沒想過會當企業家,我是一個技術工程人員,企業對我來說是遙遠的事。」但網絡世界的興起,還是為他的人生開啟了一趟奇妙旅程。
 
在美國史丹福機械工程碩士畢業後,他本來打算到哈佛修讀建築,打包好行李後,忽然碰到兩個學長洪瑞殷、林欣禾,問他有沒有興趣創業,「搞個Project試試」,剛巧未開學,蔣顯斌便答應一試。
 
九十年代互聯網在美國非常流行,當時已有Yahoo,但網址仍是yahoo.org,以基金會形式運作。「1993年有天Yahoo突然變成了.com,我很驚訝,雅虎忽然變成商業公司?由那時開始,網絡逐漸變成商業平台。」
 
海外華人發生意點子
那是一個網絡爆炸發展的年代,他們開始時先做了一個「飯盒網站」實驗。「史丹福的中國學生都好可憐,每天吃Pizza,想吃中國菜便派代表去校外買,很不方便,所以我們做了一個網絡,跟校外一位許媽媽聯盟搞便當網站。」他們每天提供不同菜式、湯款,大碗小碗都可Click,然後下午5時把定單傳真給許媽媽,她6時便大包小包送到學校,大受中國留學生歡迎。
 
後來發現訂飯盒的人,通常身處學校實驗室和圖書館,但美國校園電腦的系統並不支援中文網站,同學無法看到中文菜單,於是他們把文字變成圖案傳送,成功解決一個商業難題,正要擴大宣傳之際,「許媽媽突然說要搬,因為網絡開始Booming,房價開始上漲,許媽媽付不起房租,我們就這樣結束了第一代的網站生意。」
 
不過創業雄心並無冷卻,1995年,他們發現北美華人最需要的是中港台的新聞資訊,於是決定由新聞入手,但當時報紙雜誌都沒有電子檔,全是剪報,要逐篇打字。「找了很久,直至在一個記者電腦裏,發現有政府機構發放新聞電子檔。」他們如獲救星,從此每天將中港台新聞發到網絡,新浪旋即變成全球最大的華人網站之一。「從那時開始,We know we are on top of something。」
 
新浪網成立後,他們開始四出籌集資本,又與內地網絡企業合併,把生意做大。1997年新浪進入台灣,1998年進入中國,1999年打入香港,2000年在美國紐約IPO上市,在科網熱潮下,股價由招股價17美元,一度高達58美元,三十出頭的蔣顯斌身家暴漲。
 
救回新浪網捱壞了身子
2001年科網爆破,事業大起隨即大落。新浪股價由最高58美元曾跌至1美元,蔣顯斌面對前所未有的事業挑戰,四出尋找新商機。「所有人全副精神往中國發展,我也變成住到北京,花了整整兩年做流動電話業務,才把股票拉到20多塊,然後40多塊。」藉手機增值服務,例如網絡下載鈴聲、圖片和交友遊戲等,業務得到新亮點,內地手機收益衝上企業總收入四成,新浪終於又過一關。
 
不過全情拼命的這兩年,他手機永遠放在枕邊,24小時永遠做準備狀態,幾乎從沒有放假休息。「我做手機業務做得太兇,做到身體出現問題,最後我take a break兩個月,再回來時,我開始想,當人碰到了重大時刻,便會想未來十年該做甚麼事情。」就這樣,他發現自己還有許多未圓的夢想,結果2007年離開新浪,投身到紀錄片世界。
 
創業忠告︰找個好拍檔
由新浪到CNEX,由網絡跳到紀錄片,蔣顯斌曾被媒體形容「比時間走得更快」,但他自言,他本來跟許多人一樣,根本不知創業從哪裏開始,直至在美國留學期間,才發現創業是Doable(可行的)。
 
先講清條款免見利忘義
在美國留學時,像他這類工程學生也有機會跨系涉獵商界課程,從中學會創業是怎樣一回事︰「怎樣從一個意念開始,把商業計劃寫在餐巾上,跟人在咖啡店分享,然後成立企業,甚至上市。我突然發現,哎,It's something doable,試試看吧。」
 
知識滋養了他的創業勇氣,但這位過來人不忘忠告創業者,創業的路不易走。「創業這條路,其實是很辛苦的體力粗活,那種焦慮不像打工,打工會緊張和忙碌,但創業是混和興奮和焦慮。」
 
「我可以給一個忠告,一個值一百萬的忠告。」蔣顯斌忽然煞有介事地說︰「找個好的Partner,並在開始創業時,就把大家的條款講得很清楚,千萬不要認為現在甚麼都未開始,等將來賺了才說。Trust me,人哪,共患難容易,共享福很難。」
 
發揮影響力關鍵在遠見
他感觸良多說,這「先小人,後君子」的原則,可令創業班底齊心打拼,且減少日後許多爭拗,幸好當初入股新浪的投資者,把這個忠告早早告誡他們,解決了許多日後的問題。「我們很感激這件事,就趁Nothing to lose的時候談好條款,大家就可背靠背往外打,不用再說誰人貢獻得多,否則賺了100萬再談就太遲了。」
 
這個經驗豐富的創業家又說,創業關鍵其實在乎Vision(遠見),資金只是後話。「現時紀錄片跟網絡早期發展很相似,仍未有影響力,沒有規則可言,但也因此不需很多資金。」他相信,只要這塊土壤能夠發揮出影響力,觸覺敏銳的商人和資金自會不請自來。「所以最重要是Vision,究竟你看不看到前面有新東西。」
 
---------------------------------- 
The Making of《音樂人生》
 
2007年
˙CNEX基金會成立,經費來自創辦人蔣顯斌及支持華人紀錄片發展的贊助商,當中包括中港台三地的一些企業家
˙基金會每年設定一個與現代華人相關的主題,招募各界提案,從中選擇10部資助。2007年的主題是「錢」,2008年是「夢想與希望」,2009年是「給下一代的家園」,2010年是「危機與轉機」,提案會經由蔣顯斌等人組成的評審會篩選
 
2008年
˙導演張經緯本身是一名大提琴家,十多年前毅然轉行投身電影,曾為許鞍華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任編劇,並拍攝講述香港綜援戶的紀錄片《歌舞昇平》
˙當他思考「夢想與希望」的拍攝題材時,想起6年前曾拍攝的港產音樂天才黃家正的片段。當年他跟隨只有11歲的家正到捷克演出,表演前這個小天才突然對鏡頭詰問人生意義,潸然淚下。因CNEX基金會的機會,張經緯再次聯絡已經17歲的黃家正,延續了相隔6年的音樂人生故事。因資金有限,張經緯把拍攝濃縮在15個工作天,然後在家中進行後期製作,總製作費只為9萬港元
 
2009年
˙《音樂人生》入圍香港電影節,期間得到主流影院賞識,7月開始在3間戲院放映;加上影片口碑甚佳,題材貼近大眾,觀眾反應出奇地好,影片上映首個月場場爆滿,一再加至近100場,創下香港紀錄片的票房奇,票房至今已逾60萬元
˙2009年11月《音樂人生》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剪接及最佳音效,既打破金馬獎獲獎最多的紀錄片紀錄,也是香港首部獲金馬獎的紀錄片。12月10日(下周四)《音樂人生》將載譽回歸,在百老電影中心及ifc戲院再度放映
 
2009年第46屆金馬獎部分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不能沒有你》
最佳導演︰戴立忍《不能沒有你》
最佳男主角︰張家輝《証人》、黃渤《鬥牛》
最佳女主角︰李冰冰《風聲》
最佳男配角︰王學圻《梅蘭芳》
最佳女配角︰惠英紅《心魔》
最佳原劇本︰戴立忍、陳文彬《不能沒有你》
最佳改編劇本︰管虎《鬥牛》
最佳紀錄片︰《音樂人生》
最佳剪輯︰張經緯《音樂人生》
最佳音效︰張經緯《音樂人生》
最佳視效 ︰王建雄、陳京民、李麗萍《瘋狂的賽車》
最佳攝影︰曹郁《南京!南京!》
年度台灣傑出電影︰《不能沒有你》
 
----------------------------------
蔣顯斌Profile
1969:生於台灣望族,外公為前總統府資政蔣彥士
1992:台大機械工程系畢業
1994:美國史丹佛機械工程碩士
1995:於美國矽谷創立華淵生活資訊網(SINANET)
1998:與北京四通利方合併成為新浪網(SINA)
2001:台灣新浪總經理
2002:新浪無總經理
2005:新浪熱總經理
2006:新浪執行副總裁
2007:離開新浪創辦CNEX,推動華語紀錄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