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10月活動

 
 
 
十月活動第一擊
「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焦點影人系列: 顧桃導演
 
城與鄉,現實社會與族群文化,現代文明與原始傳統,是否永遠只能敵對?身在其中,又該如何自處,如何紀錄?從2005年至今,超過十年的時間,內蒙古著名獨立紀錄片導演顧桃,着力拍攝北方少數民族鄂溫克和鄂倫春族在「失去森林」、「禁獵」下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狀態,當中以「鄂溫克三部曲」——《敖鲁古雅·敖鲁古雅》(2007)、《雨果的假期》(2011)及《犴達罕》(2013)最為人熟知。在10月23至25日,「CNEX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將夥拍「文藝復興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和「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為大家帶來《犴達罕》及《雨果的假期》兩部紀錄片,並榮幸地邀得顧桃導演,透過工作坊、研討會和映後談,與各位進行全方位的交流。
-----------------------------------------------------------------------------------------------------
 
《犴達罕》放映及紀錄片工作坊
日期:10月23日(日)
時間:14:30 - 18:00 
內容:14:30 - 16:10《犴達罕》放映(片長98分鐘)
         16:15 - 18:00  紀錄片工作坊(「用紀錄片守望——顧桃談創作的態度、方式及情感」)
地點:九龍塘達之路72號創新中心G樓課室2-3
主持:導演、文藝復興青年理事 - 曾慶宏先生
講者:顧桃導演
 
犴達罕The Last Moose of Aoluguya
中國 | 2013 | 98 min | 導演:顧桃 | 國語及鄂温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犴達罕是大興安嶺森林裡體態最大的動物,威武、敏感、擁有尊嚴。近年來,生態的破壞,偷獵者的增多,犴達罕也更稀少。而這不是一部關於犴的片子。具有犴一樣孤獨氣質的鄂溫克獵人維加在禁獵後失落悲傷,經常酒後用詩和畫懷念逝去的狩獵時代,也懷念有犴為伴的日子。春天來了,維加和伙伴毛夏進入了原始森林,尋找犴達罕的足跡。城市裡教書的夏老師愛慕維加的才華,維加的生活發生了變化......預告:https://goo.gl/15Khs2
*****************************************************
 
《雨果的假期》
第一場:放映及研討會
日期:10月24日(一)
時間:19:00 - 21:30 
內容:19:00 - 20:00 放映(片長55分鐘)
         20:05 - 21:30 研討會(從《雨果的假期》看中國「民間歷史」)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YIA-LT4
主持:曾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助理主任,現負責該中心「民間歷史」項目 - 熊景明女士
與談人:香港樂施會中國部總幹事 - 廖洪濤先生
嘉賓:顧桃導演
 
第二場:放映及映後談
日期:10月25日(二)
時間:10:00 - 11:30 
內容:10:00 - 11:00 放映(片長55分鐘)
         11:05 - 11:30 映後談
地點: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M5050(九龍塘達康路十八號)
主持: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副教授 - 魏時煜博士
嘉賓:顧桃導演
 
《雨果的假期》Yugo and His Mother
中國 | 2011 | 55 min | 導演:顧桃 | 國語及鄂温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雨果的母親柳霞,在雨果很小的時候失去了丈夫,因為酗酒,無力撫養孩子,在社會的資助下將雨果送到了無錫免費接受教育。柳霞終日苦悶,馴鹿和酒成了她思念孩子的寄托,
在一個冬天的假期,雨果回到了家鄉——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定居點。此時他已不再是當初離家的那個孩子,而是一個13歲的少年了,面對酗酒的媽媽,詩意的舅舅,純淨的族人,熟悉又陌生的森林,在城市裡長大的雨果有些不知所措......預告:https://goo.gl/Rj32HB
*****************************************************
 
顧桃,獨立紀錄片導演,1970年出生於內蒙古,1992-95年就讀於內蒙古藝術學院繪畫系(油畫專業);2000-02年在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修習攝影;2005年開始紀錄片創作,以「關注北方少數民族在當下社會的生存狀況、精神狀態」為題,拍攝了《雨果的假期》、《犴達罕》等民族題材的紀錄片。
*****************************************************
 
*上述活動參加費用全免,活動將以普通話進行。
 網上報名:https://goo.gl/Wo4BoZ

 
 
十月活動第二擊
「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焦點影人系列: 張贊波導演
 
「我覺得拍紀錄片有一定的緊迫感,因為在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有着很多各種各樣的荒誕真相,如果沒有人去關注它,它很有可能就被遮蔽了,被消失了,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是故從2008年起,中國著名獨立紀錄電影人張贊波就以拍攝及書寫形式,開啟對「國家意志和個體命運之間關係的思考」,創作出描述「在高速發展下頑強生活的黎民百姓」的《天降》(2009)和《大路朝天》(2015);以及展現「底層政治生態與倫理道德」的《戀曲》(2010 )和《有一種靜叫莊嚴》(2011)。在10月27至30日,「CNEX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將夥拍「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和「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為大家帶來剛入圍「2016台灣金馬最佳紀錄片」的《大路朝天》、《戀曲》、《有一種靜叫莊嚴》及《天降》,一共四部紀錄片,並榮幸地邀得張贊波導演,透過映後談、研討會和工作坊,與各位進行全方位的交流。
-----------------------------------------------------------------------------------------------------
 
《大路朝天》放映及映後談
日期:10月27日(四)
時間:19:00 - 21:30 
內容:19:00 - 20:35 放映(片長95分鐘)
         20:40 - 21:30 映後談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YIA-LT5
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 - 李鐵成博士
嘉賓:張贊波導演
 
《大路朝天The Road
中國 | 2015 | 95 min | 導演:張贊波 |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湖南的一個普通而平靜的村鎮,一條等待動工的省級高速公路即將穿過這裏。因為這條造價高昂的道路,許許多多以修路為業的外地人和各種施工機械潮水般湧向這裏,在接下來的三年多的寒來暑往裏,他們將紮根於這個陌生的地方獲取利益,同時也灑下汗水與血水,甚至可能一不留神失去寶貴的生命。隨著他們的到來,當地的村莊和百姓也面臨被影響被改變的命運:田地征收、房屋拆遷、廟宇重建,而人心和道德也一再經受微妙而持久的衝擊。修路者和當地人,兩個不同群體的生活和命運與這條道路緊緊聯繫在一起,彼此交織,偶爾衝撞,或喜或悲,或苦或樂。某種意義上,這條歷經艱辛的道路是國家發展之路的一個象徵。預告:https://goo.gl/CkCyS1
*****************************************************
 
《戀曲》放映及研討會
日期:10月29日(六)
時間:14:00 - 18:00 
內容:14:00 - 16:00 放映(片長114分鐘)
         16:05 - 18:00 研討會(由情感瓜葛看現代中國婚姻、道德和權慾觀)
地點: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MWT4
主持: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 - 何式凝博士
嘉賓:張贊波導演、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發起人 - 曾金燕
 
《戀曲》A Song of Love, Maybe
中國 | 2010 | 114 min | 導演:張贊波 |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戀曲》從一位KTV女服務員的感情困境折射來到都市邊緣女性的情慾困境。女主角惠子與一位來唱歌消遣的已婚男子談戀愛。男子哄惠子說會與妻子離婚,卻屢屢欺騙她。開初的甜言蜜語和承諾卻逐漸化成一個個謊言。拒絕「情人」、「第三者」身份的她,轉而尋求物質保障卻無果,糾纏在浮躁、迷茫、不安、痛苦的情緒中。傳統婚姻觀念、現代市場和國家權力合謀灌輸大眾的「剩女」概念,令更添中國年輕女性在情感矛盾中的焦慮。影片穿插著一首首在流行歌曲的卡拉OK演繹,看似庸俗,卻令人心碎。
*****************************************************
 
《有一種靜叫莊嚴》《天降》放映及紀錄片工作坊
日期:10月30日(日)
時間:11:00 - 19:00 
內容:11:00 - 12:30《有一種靜叫莊嚴》放映(片長90分鐘)
         13:45 - 15:50《天降》放映(片長124分鐘)
         16:00 - 19:00 紀錄片工作坊 (*「張贊波與張贊——魔幻現實中的創作觀念、手法和情感」)
*導演張贊波是中國獨立紀錄電影人,常化名「張贊」潛入敏感現實之中
地點: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銅鑼灣永興街2C - 2E美城花園地下)
主持: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講師 - 李鐵成博士
講者:張贊波導演
 
《有一種靜叫莊嚴The Interceptor from My Hometown
中國 | 2011 | 90 min | 導演:張贊波 |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2010年年底,一位在家鄉工作的高中同學突然給張贊波打來電話,說他正在北京出公差。於是,12年未曾謀面的他和張贊波在首都北京重逢了。 見面後,張贊波才知道他現在官至家鄉某鄉的副鄉長,此次來京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不過他似乎對自己的工作並無多大興趣,而正好借此機會走朋訪友,觀光購物。最讓他覺得不虛此行的,是逮住一次機會進了一趟某個著名而神秘的大院,儘管逗留時間短暫,但那裡面的寧靜和莊嚴讓他記憶深刻。一直到了洗腳城裡他還在興奮地跟張贊波絮叨:「你知道嗎?有一種靜叫莊嚴。」張贊波闡述:一次偶然的他鄉遇故知,卻沒有心情把酒話桑麻。因為故鄉早不是故鄉,故知亦不是故知。只有祖國母親依舊莊嚴淡定,仿佛這些喧嘩與寧靜,理想與犬儒,荒誕與現實從未曾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糾結過。預告:https://goo.gl/njHnU1
 
《天降Falling From the Sky
中國 | 2009 | 124 min | 導演:張贊波 |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鮮為人知的湖南綏寧縣是一個普通卻充滿魔幻的地方。作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出的火箭殘骸的理論落點,它從1990年始至今近20年的時間裡,先後數十次地迎接了從天而降的火箭殘骸。這種神秘而危險的「天外來客」打破了落點轄區內16萬當地人貧窮而平靜的生活。2008年是中國的「奧運年」和「航太年」。綏寧人民在跟全國人民一樣期待關注奧運,並為包括航太實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而由衷驕傲的同時,也不得不再次承受從天而降的宿命。
*****************************************************
 
張贊波,中國獨立紀錄電影人,2005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後成立漸近線電影工作室,作品持續關注中國高速發展下的個體尊嚴與生存境遇。新作為《大路朝天》(2015),其他主要作品有紀錄長片《天降》(2009)、《戀曲》(2010)、《有一種靜叫莊嚴》(2011)等。
*****************************************************
 
*上述活動參加費用全免,活動將以普通話進行。
 網上報名:https://goo.gl/uaZPyF

 
 
 
十月活動第三擊
「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x 香港中文大學視覺文化研究碩士課程
擋風遮雨紀錄片節-《子非魚》放映及映後談
 
由CNEX監製的本地紀錄片《子非魚》歷經三年,依然好評不斷,本月將載譽歸來,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擋風遮雨紀錄片節」中放映一場,詳情如下:
 
日期:10月28日(五)
時間:19:00 - 21:30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YIA-LT4
嘉賓:黃肇邦導演

*同場加映短片《妹妹》,並設映後談。
*上述活動參加費用全免,活動將以普通話及粵語進行。
 網上報名:https://goo.gl/bS4RYy
 
《子非魚》Fish Story
香港 | 2013 | 75min | 導演:黃肇邦 | 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小時候,總會有一個人跟你形影不離;而道別,是社會教曉佘偉豪和黃俊修最難忘的一節課。佘偉豪和黃俊修是一對好朋友,自一年級相識開始,他們幾乎形影不離。香港出生的佘偉豪來自單親家庭,母親是內地人,同住不足一百尺的「劏房」;每當母親要返回內地「續証」,佘偉豪就會交托給黃俊修的家庭照顧。這種「互相照顧」的經歷,在他們班上比比皆是。內地出生的董汝峰、譚志澤、甚至班上最受男生歡迎的黃嘉琪,同樣為著前途著想,家人毅然來到香港,屈膝於狹窄的房間裡生活;對他們而言,一下子面對成長環境的改變,重新追溯另一個地方的認同和價值,這種「投資」是否值得?然而,佘偉豪一次上電視的經歷,卻改變了他的故事。到底「家庭」對這群小孩子來說,是甚麼一回事?他們每天不斷接受社會的「教育」,是否他們所感所思?「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這是一部從小孩子的眼睛出發,探討他們在成年人世界中如何成長的紀錄片。預告:https://goo.gl/VH1Dxk

 
 
十月活動第四擊
「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x 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當代中國紀錄片系列:與導演面對面-《食為天》放映及映後談
 

CNEX全新監製的紀錄片《食為天》將首度在香港放映!影片通過講述四個人物的故事,試圖展現更大的圖景:張大姐曾經是一名常駐國外的外交人員,十幾年前她卻放棄令人艷羨的職業,來到農村成為一名農民,只為了「得到安全的食物」;天樂曾經是記者,如今卻在擺攤賣菜,只為了幫助採用生態方式種植的小農戶;姜阿姨的退休生活並不富裕,卻是生態農產品堅定的支持者,哪怕價格比平均水平高出3倍以上;李大姐是普通農民,白天在有機農莊打工賺錢,晚上卻回到自家的口糧田噴農藥,她不是不知道其中危害,只是沒有選擇……這幾個人物因為共同的主題﹣食物﹣而聯繫在一起產生交集,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某程度來說,也是中國所面對的。

 

日期:10月20日(四)
時間:16:00 茶敍
         16:30 電影播放
         17:30 電影議評(將以Skype與導演商明作映後對談)
地點:香港大學梅堂地下演講廳

*活動將以普通話及英語進行。
*參加費用全免,毋須報名,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食為天》To Live for Food
中國 | 2016 | 65min | 導演:商明 |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通過講述四個人物的故事,試圖展現更大的圖景:張大姐曾經是一名常駐國外的外交人員,十幾年前她卻放棄令人艷羨的職業,來到農村成為一名農民,只為了「得到安全的食物」;天樂曾經是記者,如今卻在擺攤賣菜,只為了幫助採用生態方式種植的小農戶;姜阿姨的退休生活並不富裕,卻是生態農產品堅定的支持者,哪怕價格比平均水平高出3倍以上;李大姐是普通農民,白天在有機農莊打工賺錢,晚上卻回到自家的口糧田噴農藥,她不是不知道其中危害,只是沒有選擇……這幾個人物因為共同的主題﹣食物﹣而聯繫在一起產生交集,他們面對的困難和挑戰,某程度來說,也是中國所面對的。
預告:https://goo.gl/uyioGN

主辦單位:CNEX基金會
合辦單位:文藝復興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
資助機構:創意香港(CreateHK)、電影發展基金(Film Development Fund)
場地支持: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