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台灣金馬獎頒獎禮,張家輝再憑《証人》一片奪得最佳男主角,與內地演員黃渤同享影帝榮譽,聽聞評審們對兩人的評分爭持不下,因此開先例成就雙影帝的「創舉」;除了張家輝在金馬獎為港人爭光外,另一位獨立片導演張經緯花了六年時間攝製的紀錄片《音樂人生》,勇奪三個金馬獎項,僅次於奪取五個獎項,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的台灣電影《不能沒有你》,令人意外。
網民意見受重視
好些香港記者都對張經緯和此片認識不多,想不到一部對主流媒體來說不甚了了的獨立電影,能夠揚威金馬。影片得獎後,媒體亦沒有大篇幅報道,反而台灣和新加坡的媒體對影片更具興趣。
《音樂人生》以音樂天才黃家正為對象,有評審和觀眾在觀看此片時,備受感動落淚,可見這部紀錄片極具感染力,贏得一眾評審的歡心。其實這部紀錄片曾在百老匯電影中心作特別放映,放映十日共收十三萬四千七百七十六元,以一間戲院計,成績算是理想。在網上有不少觀眾都對此片作出回應,成為網民熱話,只是發行公司對紀錄片的票房仍有一定保留,不敢作正式上映,直至此片在金馬獎奪獎後,才正式安排上映日程。這可以看到發行公司對於網上熱話的忽視和對網民言論的不信任,認為他們在網上討論,未必真的會購票入場;相反,電視台卻越來越重視網民的一舉一動,而今年無和邵氏合作推出的《Laughing Gor 之變節》便是極佳的例子。
電影由電視劇的「Laughing熱潮」延續到電影,票房成績理想,上映二十五日共收一千五百四十五萬五千九百四十九元,是今年七部票房過千萬的港產片之一。另外的六部為年初農曆檔期的《赤壁——決戰天下》、《家有囍事2009》、《游龍戲鳳》、《新宿事件》、《殺人犯》和《竊聽風雲》。當然,有業內人士表示無和邵氏為了打響這部邵氏再戰影壇的作品而全力催谷票房,又不斷跟戲院爭取較長的映期,令票房數字成為同檔期之冠,險勝《竊聽風雲》(上映三十二日,共收一千五百二十四萬四千二百零一元),同時兩片都贏了荷里活大製作《義勇群英之毒蛇風暴》,為港片打氣。這兩部港產片,論觀眾的口碑和票房的走勢,都能看到《竊聽》略勝一籌,只是《竊聽》沒有《Laughing Gor》有無一輪又一輪的電視宣傳攻勢,令票房數字略遜。可是,《竊聽》在內地票房收一億多元人民幣,而《Laughing Gor》沒有內地市場,論整體票房成績,可謂高下立見。
《天水圍》獲選最佳電影
除了金馬獎之外,本周另一個名為「第一屆優質華語電影大獎」的得獎名單公布。這個電影獎由內地電影雜誌《看電影》和同屬一家公司的香港電影雜誌《香港電影》聯合舉辦,集兩岸三地影評人投票,在去年的華語片選出八個電影獎項和十大優質華語片,當中分成內地和港台部分,而某些獎項兩地影人都選出同一位電影人和演員,如許鞍華和陳麗雲便憑《天水圍的日與夜》獲三地影評人選為最佳導演和最佳女配角,張家輝亦憑《証人》為最佳男主角,王學圻和余少群憑《梅蘭芳》為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新人,徐嬌憑《長江7號》為最佳女新人;此外,《天水圍的日與夜》都獲三地影評人選為優質華語片第一位,成為最佳電影。可見許鞍華這部低成本製作能獲兩岸三地的影評人一致好評,十分難得。除了以上獎項外,在十大優質華語片的排名中,卻可以看出內地和港台影評人的口味和文化差異,如在內地名單中排第二位,由顧長衛導演的《立春》,在港台名單中,排名第十位;馮小剛導演的《非誠勿擾》在港台名單中排第四位,內地名單中卻十大不入;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在內地名單中排第三位,港台名單十大不入。這都可見內地和港台影評人一些較大的差異。
反而台灣導演魏德聖的《海角七號》在港台名單中排第二位,而在內地名單中排第四位,這算是一個合理的結果;正如葉偉信導演的《葉問》在港台名單中排第三位,內地名單中排第六位,亦可以理解為港台影評人對《葉問》鍾愛有加,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