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教報 | 望聞問切 | 2012-04-29
街舞狂潮
文:黃宗顯
一年前, 我在電影院欣賞過《街舞狂潮》,一年後,想不到我再有機會重溫這齣電影。
《街舞狂潮》( H i p - H o p Storm)是一齣台灣記錄片,贏得了二○一○年第四十七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記錄片獎。戲名中的「街舞」,是指一些沒有太多傳統規範的舞蹈,配合音樂做出有節奏感的動作,肢體擺動幅度較大,舞蹈室不是唯一跳這種舞的地方,基本上可在任何地方跳街舞,沒有太嚴謹的舞步限制。
導演蘇哲賢用上了兩年的時間完成這電影,電影的主線是環繞阿倫(彭英倫飾)的故事,關於他在街舞這方面的追尋和發展,由最初的興趣,到後來的認真發展,甚至參與比賽來挑戰自己。在國際街舞比賽中,雖然三十多歲被視為較高的舞齡,但他沒有退縮,彷彿沒有在意別人的目光,心懷堅定的意志,儘管孤身拚搏,也決定勇往直前,雖然最後沒有奪魁,但能參與一項國際舞蹈賽事,已拓闊了他的人生,過程比拿取獎項更重要。
電影的另一部份,講述較年輕的一個年代,一郡喜愛跳街舞的年青人,他們都是高中生,組成了一個名為「八個小孩」的舞團,他們滿腔熱誠,是為追求街舞中的樂趣。跟阿倫有些不同,他們的年齡比阿倫少一半,但他們對街舞的投入,跟阿倫的實在不遑多讓。
今天的爸爸媽媽,假如知道他們的子女去跳街舞,不知道有甚麼反應呢?當中一定有不少父母反對,這可能跟他們對街舞的有限認識有關,他們又可能認為其他跳街舞的會是一些學業不成的人,看過這齣紀錄片後,他們可能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想法。
多年前,當走進電子遊戲中心時,會見到一些跳舞的電子遊戲,俗稱「跳舞機」,不少
年青人都十分喜歡,跟隨着電子屏幕的圖像和音樂的節拍,跳出不同的舞姿,有點隨意,
卻蠻有動感,跳舞機總是被一群年青人圍觀着。從這現象來看,可見現今不少年青人對舞蹈都有一種興趣。
今天,香港已有不少舞蹈團體舉辦嘻哈舞等類型的舞蹈班,參與的以年青人居多,當家長
知道子女要學這類舞蹈時,應以正面的態度去支持,也可多從子女口中對這類非傳統式的舞蹈有多一點的了解,這可以是增加兩代溝通的一個機會。
街舞本身不會令人學壞,有些年青人對街舞有追求,這是一種難得的目標,雖然在一些人
中,這種興趣未必會長久,但對年青人來說,卻是那些年的一種無憾。